对邓超最早的深刻印象、是一个抱着吉他坐在教室里的画面。
应该是一个什么爱情文艺片类的,反正剧中的他应该属于那种忧郁伤感型的,当时也有因为这个忧郁的状态而心动。
(资料图)
跳出被角色触动之外,觉得这个演员也适合演忧郁正经的角色。
所以后来关注他,看他演另一些“深沉,正经,忧伤”类的角色时,也会喜欢去看,比如《少年康熙》一类的。
他从出道以来,演的角色自然也是多得数不清。
甚至当主演的次数都多得数不清。
本来挺喜欢的一个演员,可是总觉得在婚后就变得不像原来的他了。
很多人觉得,婚后的邓超是找到了真实的自我,解除封印了一般。
在我看来,最大的区别就是他的整个人画风和人设都刻意地变了。
总是走搞笑风格,现实生活中搞笑也就算了,片段的幽默表现或稀奇古怪的造型照片也还算好玩。
可是他参演的剧也开始喜剧多,正经的少了。
接喜剧角色也可以,有些角色刻画的不错,幽默到了位,也一样效果不错。
但是接错了,就很尴尬。
不过最尴尬的,还是觉得他自己执导的一些作品,有些看不下去,只能草草扫几眼。
比如《分手大师》,《恶棍天使》,不管是剧情、造型、台词、要表达的中心……都让人觉得不自然,别扭且俗。
这次导演的《中国乒乓》听说也不怎么样。
反正票房效果都不太好。
看起来,他还想走导演的路子,少演戏,多导演。
结果好像有点行不通。
此前几年,感觉他接的剧或电影也少了,倒是经常在综艺节目里。
总之就有点“不好好演戏”的感觉。
当然,他还是演得不少,只是觉得总体上“没个正形了”。
现在想想,他可能的确不太适合“喜剧风”。
总是有点不伦不类,或是太夸张,或是太俗气,总有点为了逗人笑而刻意和努力,总觉得他的表现和他的真实想法有点矛盾和分裂。
想想好像这种分水岭的感受就来自他跟孙俪恋爱结婚后。
突然有点理解他,不管如今他跟孙俪的婚姻感情如何,曾经的他肯定是深爱着她的,也愿意因为她制造“笑声”的。
而要让你的伴侣开心快乐、自己首先得是个开朗快乐的人。
邓超可能也在这方面有点下意识地“用力”。
不怎么接恋爱或有亲密接触的角色,不怎么接忧郁悲情的角色。
而是总演一些搞笑路子的角色。
有些还算成功,有些的确尴尬。
看来看去,不是演技问题,而是这个人的本性跟气场的确就不适合搞怪。
所以才觉得曾经演“正经忧郁”类角色更顺眼,更好看。
可是人们都有一种认知,觉得有了爱的人,就要表现得开心快乐一点,不能再把自己弄得伤春悲秋的。
开心也可以,但是刻意去“搞笑”就有可能翻车。
因为有些人搞笑就像是天生的,有些人搞笑却能看出是“用力演的”。
想把喜剧角色演好,演得看的人一边笑一边哭,我此时脑子里只能想起“周星驰”一个人。
当然,这不是说邓超或其它演员的喜剧色色就完全不行。
只是说这东西跟人的本性和天赋有一定的关系。
所以邓超要是换回“正经深沉或悲情”的角色,也许不管是参演还是导演,也许效果都会更好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