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好风景里藏着创新力|长江评论
长江日报评论员鲁珊
新经济时代,区域发展有这样一种现象:创新要素资源更多地向风景好的地方聚集。简单说,一个风景如画的湖泊地区,有可能成为喷发强劲活力的创新区域。
冀中著名的白洋淀,如今正在成长雄安新区;上海的淀山湖,落户了“青浦新城”;位于东莞的松山湖,则悄然迎来华为的研发部门;而新时代的“太湖美”,主要是形容沿岸苏州、无锡、常州等组成的闪闪发光的环太湖科创圈。
有人称之为现代版的“逐水而居”。原先位于城市边缘的湖泊湿地,在区域发展中越来越多进入城市中心,纷纷站到了新经济的“C位”。这种现象不只中国独有,世界著名的创新聚集区大都是环湖、环水湾区。
把目光拉远。农业文明时期,人们逐水草而居,要的不是好风景,而是“水”的实用价值,城市村落大都沿水而建。工业文明时代,人们笃信“人定胜天”,过度攫取自然资源,围湖造地、填水造城,风景无奈地成为人们对远方的向往。
而在生态文明时代,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共识,生态修复成果显著,城市与湖泊的关系正在重塑。城市渐渐向湖而兴,人们以逐湖、逐江、逐风景为乐事。在科技革命浪潮中,新经济的特点,就是发展与资源在实体上大量分离,最重要的创新力来自人的大脑。人才是第一资源,第一资源在哪里,其他要素资源就配置在哪里,创新力就在哪里。只要有足够的智力驱动,云端、网络、远方无一不能成为创新和生产的场景。
对好风景有感知力的是人,由好风景激发创新灵感的也是人。因此,美丽的生态环境吸引大量人才落户,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,形成创新的增长极和发动机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好风景里藏着创新力,武汉东湖边聚集大量高校、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,武汉新城规划区域内有众多湖区。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点,认识人、风景与创新的关系,主动塑造生态环境与创新发展格局,当给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发展带来启示。
【编辑:邓腊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