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年被家暴16次,她的肠子被打断了,只能靠人造肛瘘排便,丈夫却还想逼她签谅解书
家暴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,它不仅伤害了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理,也破坏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。然而,在我们身边,仍然有许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忍受着家暴的折磨,甚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。
【资料图】
今天,我要给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,一个两年被家暴16次,肠子被打断了,只能靠人造肛瘘排便的女人的故事。
她叫谢女士,今年29岁,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女性。她和丈夫贺某阳结婚两年,有一个1岁多的孩子。本应该是幸福美满的一家人,却因为贺某阳的残忍家暴而变成了悲剧。
贺某阳不仅多次对谢女士进行无情的殴打、虐待、折磨,还将她所有的证件和财产都控制在自己手中,不让她离开自己。他甚至还利用亲友来诱骗、跟踪、监视谢女士,阻止她报警、求助、离婚。
最后一次家暴发生在2023年4月24日凌晨,贺某阳将谢女士拖到酒店里残忍地施暴了8个小时,将她打得遍体鳞伤,内脏破裂,肠道断裂。谢女士被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有了脉搏,经过紧急抢救才苟延残喘。
如今,谢女士只能躺在病床上等待二次鉴定和手术。她的十二指肠已经被切除掉了,以后只能通过人造肛瘘来排便。她的生活质量已经大大降低了,甚至可能面临终身残疾。
而贺某阳却没有任何悔意和同情,他还想逼迫谢女士签署谅解书来减轻自己的罪责。他还动用了自己家里的权势和关系来威胁、恐吓、诬陷谢女士和她的亲友。他就像一个恶魔一样无法无天,毫无人性可言。
这样一个令人发指的案例,在我们身边究竟是怎么发生的?为什么谢女士会遭遇如此惨重的家暴?为什么贺某阳会变成如此凶残无良的家暴者?为什么相关部门没有及时有效地保护谢女士?为什么我们作为社会公众不能坐视不管?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。
谈恋爱时伪装温柔,结婚后暴露残暴
谢女士和贺某阳在一起3年,结婚两年。在这两年期间,谢女士多次遭到对方家暴。每次都毫无征兆,在连争吵都没有的情况下就被贺某阳突如其来地家暴了。
那么,为什么谢女士会选择和贺某阳结婚呢?难道她在谈恋爱时就没有发现他的家暴倾向吗?
谢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在谈恋爱时,贺某阳伪装得很好,根本看不出他有如此严重的家暴倾向。
那时候,他时不时会制造一点浪漫,又会做饭。只是特别爱骂人,而且每次都骂得特别难听。
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谢女士当时根本就没有料到,在贺某阳温文尔雅的外表背后,掩盖的是一个如此可怕的恶魔。
她也没有想到,贺某阳对她的骂人行为,其实是一种心理暴力,是对她人格和尊严的践踏。这种心理暴力往往是家暴的前兆,是一种控制和操纵的手段。
贺某阳通过骂人来削弱谢女士的自信和自尊,让她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,不配拥有更好的生活。这样一来,他就可以更容易地控制她的思想和行动,让她对他产生依赖和服从。
而当他们结婚后,贺某阳就不再需要伪装了。他开始频繁地对谢女士进行肉体上的殴打和虐待。他把谢女士当成了他的附属品,他可以随意地摆布和伤害。
这样的变化让谢女士措手不及,她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曾经深爱的人会变成这样一个恶魔。她也无法接受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家暴受害者。
家暴应该零容忍,一次家暴就应该远离
面对网友们“家暴应该零容忍,一次家暴就应该远离”的质疑,谢女士悲愤控诉到:
她其实一直试图逃跑,但是每次都被贺某阳找到。
哪怕是不停地换手机号,哪怕是躲到外地朋友家里去,都会被准确定位到,令人疑窦丛生。
不知道贺某阳是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定位并找到谢女士的,但这的确是一件相当恐怖的事情。
那种被跟踪,被控制,被定位,被主宰的无力感,让人细思极恐。
在此期间,谢女士报了8次警,每次都被相关部门以家庭矛盾为由给劝回了。她曾经找社区、找妇联、求助政府各部门,到最后都不了了之。
她试图申请离婚,然而由于她的所有证件都被贺某阳牢牢地控制着,她身上没有任何能够证明身份信息的文件,导致她屡屡求告无门。
她也曾经想过自杀,但是每次都被贺某阳发现并阻止。他不让她死,也不让她活,就像一个恶魔一样玩弄她的生命。
谢女士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了家暴受害者的无奈和绝望。他们往往不是因为愚昧或软弱而忍受家暴,而是因为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而无法摆脱家暴。
客观上,他们可能面临着经济、法律、社会等方面的困难和压力。他们可能没有经济来源,没有亲友支持,没有法律保护,没有社会关注。他们可能被家暴者控制了所有的信息和资源,无法获得有效的帮助和救援。
主观上,他们可能受到了心理、情感、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和束缚。他们可能对家暴者还有爱情或亲情,还抱有改变对方的希望。他们可能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和尊严,认为自己活该受罪。他们可能担心离开后会遭到更大的报复或伤害。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有责任维护家庭的完整或保护孩子的利益。
这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相互交织,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,让家暴受害者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困境。
因此,我们不能简单地责怪家暴受害者为什么不早点离开,而应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支持他们。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意愿,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引导。我们应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,让他们认识到家暴是一种违法行为,不能容忍和姑息。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安全、有效、便捷的途径和渠道,让他们能够及时获得法律、医疗、心理等方面的援助。
家暴者是如何形成的?如何预防和制止家暴?
谢女士遭遇了如此惨重的家暴,让我们不禁想问:贺某阳为什么会变成如此凶残无良的家暴者?他是如何形成这样一种残忍、控制、自私、冷漠的性格和行为模式的?
根据心理学研究,家暴者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:
他们往往有着不安全感、自卑感或优越感,缺乏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。
他们往往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和占有欲,认为自己有权力支配和拥有对方。
他们往往有着冲动、易怒、暴力或依赖的性格,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。
他们往往有着扭曲的三观和价值观,认为家暴是一种正常或合理的行为,或者是一种表达爱情或关心的方式。
他们往往有着不良的成长经历或家庭背景,可能曾经遭受过家暴或目睹过家暴,或者受到了错误的教育和影响。
这些特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也不是一定会导致家暴的。但是,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家暴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,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制止措施。
预防和制止家暴,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,严惩家暴行为,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。
建立完善的家暴防治机制和网络,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和服务,包括报警、医疗、心理、法律、社会等方面。
提高公众对家暴问题的认识和关注,消除对家暴受害者的偏见和歧视,营造一个反对家暴、支持受害者的社会氛围。
加强对家庭成员的教育和引导,培养正确的三观和价值观,尊重彼此的人格和尊严,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。
加强对家暴者的心理干预和治疗,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问题和危害,改变自己的性格和行为模式,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。
家暴不仅是个人问题,也是社会问题
谢女士的故事让我们感到震惊和愤怒,也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了家暴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。
家暴不仅是个人问题,也是社会问题。它不仅影响了受害者本人,也影响了他们身边的亲友、孩子、同事等。它不仅损害了个人的身体健康、心理健康、人格尊严、生活质量等,也损害了社会的安全、稳定、公平、正义等。
因此,我们不能对家暴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、置若罔闻。我们要积极地参与到反对家暴、支持受害者、改善社会环境的行动中来。我们要用我们的声音、行动、力量来呼吁和推动一个没有家暴、没有伤害、没有恐惧、只有爱与尊重的社会。
让我们一起为谢女士加油打气,祝愿她早日康复,重获新生。让我们一起为所有遭受过或正在遭受着家暴的人发出声音,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。让我们一起为终结家暴而努力奋斗,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!